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不知何时,列车成了路途中的伙伴,工地成了家。 家却成了短暂停留的中转站。 从此,“游子”成了奔波者的另一个名字。 古诗有“月是故乡明”。 古诗有:“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古诗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一轮圆月,一阵风,一片树叶,甚至是一滴雨,都能让只身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更别提一次次的别离。 离别,让人成长。
最近一次,因为奶奶身体不太好,回国探亲的哥哥特意请了几天假。 每天在奶奶身边,让他像极了孩子。 短暂的相处之后,还是要回去上班。 临走时,他搬出了常说的一句话:“时间好快,又该走了”。 一旁的母亲,也讲出担心他一个人走那么远。 奶奶念叨:“走了啥时候才能回来呢”。 哥哥淡定的回答着奶奶。 而在国外,他是工人,是建设者中的一员。 回忆起哥哥刚出国的那几年,几度表示不适应,想回家。 如今,一个行李箱,一张票,成了他唯一的伙伴。 突然想起了一段话: “什么是春运?春运就是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 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肉体与灵魂之间相互交织便有了春运。” 这大概也是对“游子”最好的总结。 比起有家不能回,那些已经失去亲人的人,像极了“孤儿”。
一次看艺人张庭专访,光鲜亮丽的她,回忆起父亲的弥留之际,她泪流满面。 在工作与陪伴之间的周折,让他总紧张于半夜的电话。 她对主持人讲:“父亲对孩子的爱,最无私,谁也比不上,而她最大的心愿便是能陪父亲最后一程”。 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去世,她开始拥有了一颗游荡的心。 父母是隔在生与死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我们是孩子,父母去,我们便成了游子。 每一处充满回忆的地方,都已不是家乡。 于是,我们开始了新的旅途,比如给灵魂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 游子的心情,只有做过游子的人,才能体会。 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辉。 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都会经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旅程,然后成长,成熟。 早年的王宝强就是其中的例子。 6岁练习武术,8岁在少林寺做弟子,20岁时主演电影《盲井》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及法国、泰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4年参演《天下无贼》走红。 而中间游荡的经历,只有他自己懂得其中的味道。 某种意义上,因为生活成了游子,因为选择做游子,才有了生活。 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书写一段游子的故事。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而这感伤,多半源于飘荡中的许多个第一次。 尊重游子,以一颗游子的心去面对生活,方能成长。 这个时代,游子成了潮流,只要心有所属,游荡,却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成长礼物。 愿君在出游的路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夜月奇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