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766 回复 1

[风土人情] 胡集血防!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

积分
10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0-4-12 15: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DSC_0025.JPG

" O& e; y) r6 Y# c
第一节 建国前疫区惨状
建国前约五十年,泉口村和桐木岭一带,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好地方。但是,近几十年间,因血吸虫病对人们的危害,有3000千多人死亡,死绝了13个湾子,300多户。桐木岭街上原是103户,512人的小集市,到建国后只剩下22户,97人。这里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岭上人,肚子大,男的死,女的嫁,小孩长不大,女的不生娃”;“桐木岭的人,肚子先进门,装香开柜门,叩头挖地坑”。人们说:桐木岭的风吹不得,雨淋不得,路上走不得,生水喝不得;沾着桐木岭的边,就变成大肚子了(意思是容易患上血吸虫病),使田地荒芜,人烟稀疏,芦柴几人深,行路不见人,白天狼挡道,傍晚紧关门。疫区惨状目不忍睹!

  w" c( I7 i4 \* }3 q: @
第二节  建国后血防机构设置
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下,1956年4月,胡集区建立了血防机构,名为“胡集区邱桥血防组”。
1959年7月,胡集区邱桥血防组撤销。1970年胡集区灭螺队建立,由30人组成。
1975年11月25日撤区并社,双河区的向岗、泉口大队划归胡集区所辖,这时。撤销原双河区南泉血防组,新建胡集血防组。机关驻地向岗大队(原花园农场)办公室,有医务人员3名。
: M, A# D, {* q
第三节 防治血吸虫病
1953至1959年。胡集地区的人民同血吸虫病初次交战。当时。以查病、防护、两管(管粪、管水)和五改(改灶、改水井、改厕所改渠道、改水田为旱田)为主攻方向。经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查清了区内疫情面积1500亩,发现有钉螺面积1906.4亩。其主要分布在泉口、向岗、邱桥等三个大队。
1960至197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难,各种疾病流行。血防组的医务人员投入当时出现新的“四病”(浮肿、干瘦、子宫脱垂、闭经)的防治。血防工作暂停。
1962年。根据中共中央第八次全国工作会议精神和血防工作条例(即33条),恢复血防工作。这时,血防医务人员深入疫区,查病治病、研究灭螺,消灭钉螺滋生环境。
1970至1975年,遵照毛主席、周总理对血防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于是,血防组修订了工作计划。以灭螺为主攻方向。胡集区先后组织1.5万个劳力,投资2万元。1970年开挖南泉渠道1条,深1.5米,宽1.5米,长1.5万米。1974年开挖北泉渠道1条,深1.5米,宽2米,长0.3万米,实现了南、北泉水畅通无阻。彻底破坏了钉螺滋生环境,对根治血吸虫病起了积极作用。
1979年以来,胡集区党政领导认为:“灭螺治病是人民的最大利益”,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就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此,坚持常年灭螺治病。
  T  w$ M1 C0 c4 G1 A+ Q

- H1 m/ `- w3 F. C1 O% Q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

积分
10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0-4-12 15: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疫区巨变
建国后。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旁刀奋斗。经过十年的防治血吸虫病,送走了“瘟神”抢救了身患血吸虫病人的生命,使疫区人民恢复身体健康,便工农业生广取得了巨大变化。
一、疫区人民身体健康,大肚子罗汉变成了体强力壮的庄稼人、生产能手。党的基层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自1970年以来,疫区青年服役军人20余名。
二、贫穷落后的疫区,变成富裕的村庄。现在,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百分之九十五的农户修建了新瓦房,疫区人民高兴地歌唱:
千年疫区变了样,人换思想地换装
不生育的怀了孕,单身汉子娶新娘,
田里机器隆隆响,户户盖上新瓦房,
感谢恩人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
* y; ]' c, y! \8 @; i$ B- q- c&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