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840 回复 0

[风土人情] 消失的记忆:转斗棉花从全民种植到销声匿迹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

积分
10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0-5-7 1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1-.jpg
8.jpg
9.jpg
棉花开的花还是非常好看的

( ~4 `1 }8 D0 ?6 K' F# m/ X' C! b' t
  农村的初秋早晨已经有了凉意,特别是早晨的露水特别凉。我愁眉苦脸地坐在地边,看着地里的棉花杆发愁,地里,家里大人在摘着张嘴的花桃,嘴里不住的嘟囔着我有多么懒。我大多时候都会耍赖,于是家里大人只好用摘完花桃后就给我买油条来哄,在油条等食物的诱惑下,我也开始下手摘花桃。
' f! {0 H+ m$ D$ [( ^! e; r
6.jpg
7.jpg
炸开的棉桃,洁白的棉花
/ a4 f$ r6 C. u6 ~
  这是永远刻在我灵魂深处的记忆,相信也是很多农村孩子的记忆。在上个世纪,每家每户都要种棉花,拌种、播种、剔苗、掰杈、打药、捉虫、掐尖、摸芽,这些工序每一道都无法省略。到棉桃成熟炸出花之后,每天早起在太阳升起之前把花桃摘回家,不然枯叶都沾在花上一碰即碎,基本上是弄不干净的;这会导致花降级卖不出价钱。用板车拉回家后还得立马撕出花来,接下来放在花帘上晒,隔几个小时还要翻一次。经常出现晚上穿着棉袄撕花到半夜的情况。小的时候,我对棉花深恶痛绝,特别讨厌这种作物,并且不理解家里为什么要种这些作物。
: u; ]+ ^: r2 o
A.jpg
小钵机
B.jpg
做小钵
c.jpg
将拌好的棉籽放入小钵里面,然后盖上营养土
1.jpg
长在小钵里面的棉花幼苗,接下来移栽到地里
2.jpg
板车,当时农村运输的主要工具
12.jpg
撕花,边聊天或者听广播
11.jpg
晒花

7 w" r9 u1 ]: p9 s& w# |  o# H3 {% C
  似乎是我的痛恨起了作用,棉花后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农村减少直至消失。当时尚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想起来仍然感觉奇怪,但也已经想通了,棉花是经济作物,当别的经济作物可以替代并且产量还高时,棉花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

( C4 a' B* y  Q4 N. q1 i! O
  由于棉花对家庭可以织布和做面料,对外可以卖钱产生经济价值,而且产量还非常高,所以当时棉花种植迅速得到了推行。种植棉花是任务性的,每个家庭要种一亩,上交一定量的皮棉籽,跟当时的交公粮一个性质。当时,平原湖区农民吃的食用油很快就以棉籽油为主,当时的孩子对于棉花种植的记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家家户户的种植面积几乎覆盖了自己的全部耕地。当时的种田方法就是一季小麦,一季棉花。玉米等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当时反而不大,有单独的杂粮田。
; S: D) V# D$ J: y& x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各乡镇开始出现相应的“棉站”。所谓的棉站,就是各乡镇收棉花的地方,主要是皮棉,皮棉就是脱籽后的棉花。由于胡集的棉花种植主要在转斗平原湖区,设有关山和赵集两个棉站,胡集还有棉花转运站。农民将棉花收到家后,自己拉去脱籽,棉籽留下大部分榨油,剩下一部分留待明年再种。
$ z- `/ r3 {/ z: L0 q
IMG_1284.jpg
关山棉花收购加工厂

) Q. q! K$ K6 B1 ?6 o* O
  当时是公营的,棉花买卖是公有制。去棉站卖花也不是一件轻松活,因为全镇都拉到这两个地方卖,所以得排队,有时候一排就是几天,队伍几公里长,还得保证不下雨。这种售卖棉花的方式几乎覆盖了整个八十年代,而八十年代,也是农村棉花种植的快速增长期。直到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两年。
' a: Q: B' G( B( V+ B' w& J# `
3.jpg
4.jpg
那时候没有机械,全靠棉农通过窄窄的跳板把棉花装包垒砌成十几米高的棉堆
4-.jpg
棉站收购棉花的场景

9 m$ f6 _: D- Y: J* C+ p" l$ ]- U9 f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一定对棉花病虫害记忆犹新。棉花的株病当时主要是黑腐病和茎枯病,还有一些小叶病啥的,就是好好的棉株,突然就中间发黑,甚至是腐烂,还有的是跟人没有发育好似的,长得低矮并且花叶很小,基本上就是废的。其实,这些应该都是棉花不更新换代所导致的,一直留种,必定会产生各种病害。而棉花虫害主要就是棉铃虫,直到现在也是,这种虫子非常顽强,危害极大。最初的时候,人们都是直接捉虫,在整个棉花种植的过程中,捉虫是一项持久而繁重的工作。

3 \. s  S: C/ m+ y
  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几乎是天天带着瓶子去捉虫,非常恶心。但捉虫又费劳动力效率又不高,相应的,各种抗病虫害的药开始流行。

2 ^7 L+ M) b- U% U8 t. _8 Y
  但棉铃虫的顽强是人们想像不到的,这种虫子很快产生了抗药性,使得药物不得不一直升级和更新换代,但仍然无法完全遏制这种虫害,可以说棉农对于这种虫子是深恶痛绝的。刚长出的棉桃是可以吃的,也是小时候的食物之一,被抓住是要挨打的。
2 ~. K4 R- x2 _. Y3 t; w
5.jpg
棉铃虫

3 X3 [- |" _, [3 ?+ O( F+ F: Q  T+ n
  世贸后进口棉冲击价格,人们种植的利润在迅速减少,利润是种植的动力,当利润下降时,就是种植减少时。
" N+ s' Z/ I, N. ~% Q! U8 j1 W! R
  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劳动营收方式的转变,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多元化。这个时候,人们大多外出打工,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打工者的发展经历,开始时是纯种地为生,根本不外出打工,后来发展到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来,种地为主,打工为辅。再后来就发展到了整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地或者用机械收,或者是承包给别人,变成了种地为辅,打工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费时费力的棉花种植自然会被淘汰,棉花种植在胡集彻底的走向了衰亡。关山和赵集两个棉站也走向倒闭,工人买断下岗,棉站被卖掉。
' U& Q+ B. j3 x% D# T: _8 }+ x
  如今,棉花在农村的种植也并没有抬头,以前到处可见的棉花田是彻底消失了,昔日的棉产区已经彻底成为荆门最大的蔬菜基地。偶尔有人家种上一点,也是因为明年或者几年后家里孩子要娶媳妇,想做几床被子才种,根本不是为了卖钱。
- R' l' L- \/ \' O+ J: L' \
  转斗农村的孩子,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不会忘记种植棉花的岁月,都不会忘记种完小麦后,棉花的延续工作甚至可能到冬季,更不会忘记棉花丰收后在棉站上卖到钱的喜悦,也不能忘记用棉油炸油条的欣喜。

4 h+ D3 @- T4 k% L8 i5 t
本文原创:乡村黑嫂
胡集阳光网在此基础上有所改编
图片来自网络
, I2 X* X( E$ l% V9 ]# w
- y. Y! ?. W' A- B" e0 ]

8 i( o4 f, B& S0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