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293 回复 0

[时事] 汉江“第一鱼道”10岁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

积分
10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0-11-7 08: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阳光下,汉江波光粼粼。

2.2公里长、7米宽的笔直坝体如银龙般横卧江中,船闸、孔泄水闸、电站依次排列。

这里距襄阳市区17公里,是汉江梯级9级枢纽中的第6级——崔家营航电枢纽。今年,这座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迎来10周岁。

11月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探访这处投产后10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工程时,了解到这里有一处中国大江河上的“第一人工鱼道”。

大坝背后电站江边,三米见方的箱式水槽里流水哗哗,不时有鱼儿浮出水面。

“地下水渠,就是鱼道。”工作人员陈飞介绍说。

陈飞带着记者越过大坝,来到坝体中段上方的狭长人工岛,鱼道豁然显现:2米宽的坑里,流水打着圈。抬眼,长长的鱼道上盖着钢网。

“流速正常,适合鱼儿洄游。”弯腰合上检修栅栏,陈飞抹了一把汗水。“我们每天都要巡查一次。”

绿林间,鱼道笔直前伸,然后左拐,直通汉江。原来,这条长487.2米的特别水渠,巧妙地“绕开”了大坝,成了汛期泄水闸打开外,鱼儿平常“翻坝”的主通道。

大坝上下游落差5.5米,鱼儿如何游走?

原来,鱼道设计成缓缓下降坡道,平均每89米下降1米,沿途密设2.5米长的“鱼室”,底部Z字形的水流通道,让水流此进彼出,减缓水的流速,每隔10个鱼池还设置了一个长5米的“休息池”,让鱼儿能轻松地洄游。

“中国第一”的鱼道,为何诞生在崔家营?

崔家营航电枢纽管理处处长尹武东说,枢纽2005年动建之前,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落差不大的江河上探索建设鱼道,增强枢纽的生态功能,崔家营成了“吃螃蟹者”。设计专家们结合实际,设计出了这个倒“L”形的人工鱼道。

在汉江,每年4月至8月是鲢鱼、鳙鱼、赤眼鳟、长吻鮠等鱼类洄游产卵的季节,这条鱼道根据河道地形、水文特点精准计算减缓流速,给鱼儿一个舒适的洄游环境。

枢纽运营10年了,投资1000万元的鱼道一直在升级,包括增加鱼道视频监控系统,观察洄游生物动态;新建鱼类洄游辅助引导系统,优化水下照明设施,“点亮”洄游通道。

记者看到,在岸边的增殖站孵化池、培育池里,游动着正生长的鱼儿,它们将被投放到上游水域。尹武东说,崔家营航电枢纽每年向汉江投放鱼类10余种22万尾,除了鲢、鳙、草、青四大家鱼,还有长吻鮠、魴、赤眼鳟和圆吻鲴等珍稀鱼类,以保持汉江鱼类多样性。

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曾对这条鱼道进行监测,其出具的报告显示,该鱼道过鱼功能较好,可为绝大多数鱼类提供上溯洄游通道。目前,鱼道中采集到的过鱼种类共29种,主要种类为翘嘴鲌、鲤、华鳈等。

眼下,包括雅口在内的江汉其他枢纽的鱼道相比之下更生态、更仿真,但“第一鱼道”仍引来同行不断地前来观摩借鉴。“目前,汉江多个在建航运枢纽借鉴了‘崔家营模式’,修建仿生态鱼道系统,一起呵护汉江的鱼儿。”尹武东笑着说。

湖北日报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