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南油北麦汉江菜”,道出了荆门市的农业生产格局,也道出了钟祥市胡集人的蔬菜骄傲 “蔬菜种到汉江边、种到沟边上、种到屋檐下,放眼望去,空地上都是菜。胡集镇的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国内最远销至新疆阿勒泰地区,娃娃菜还卖到了俄罗斯。”钟祥市委农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
11月6日,记者从胡集镇邹市村北上行至蛮河村,沿途近15公里放眼望去,大片平整的农田上,灰绿色的是甘蓝,嫩绿色的是白菜,紫色的是莴苣,红色的是辣椒,除了菜还是菜。
胡集10万亩富硒土壤“菜苞菜”
如此大的规模,缘于当地“菜苞菜”种植模式的成功。“‘菜—苞—菜’模式既避开了蔬菜淡季,又解决了蔬菜贮运不耐高温的难题。”钟祥市胡集镇转斗社区主任李强说,村民们每年春季种蔬菜,夏季种玉米,秋季再种一季蔬菜,让农田的收益最大化。
关山村村民杨学国说,采取“菜苞菜”模式,每亩田的收益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而一些有技术的农民,搭起大棚种植设施精品蔬菜的,亩平年收入最高可以达到2.8万元。
“这个傲雪迎春成熟期4个月,按眼下的行情,每亩能卖4000元。”邹市村1组菜农薛德兵在菜地旁指着翠绿的白菜说。
实际上,村民们的收入不限于种菜,在蔬菜交割旺季,运销商急聘人手帮忙采摘、搬运、装车,让村民们人均每年还能挣到2000元的劳力费。
据胡集镇副镇长徐大亮介绍,作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荆门市万亩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今年转斗湾片区形成了南北长约15公里、面积10万亩的“菜包菜”种植带,预计销售收入5.2亿元,可带动全镇农民人平增收5860元。
上世纪90年代,胡集镇政府积极培育专业大户,示范引导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同时组织群众外出闯市场,培育了一大批蔬菜生产和营销能手,形成了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农资配送、订单组织、品牌营销等服务,菜农只管种、不管收、不愁卖的格局。
胡集10万亩富硒土壤“菜苞菜”
为了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提高了农田用水率。修建胡集至关山的主干道公路10公里,建设蔬菜基地生产道路86公里,在转斗片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环,晴雨通车”的生产格局。协调电力部门免费架设专线,解决蔬菜就地冷藏用电问题。同时,以赵集村为中心,组建蔬菜交易大市场,形成了集交易、仓储、加工、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
目前,胡集正从机械化水平、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品牌质量四方面着力,谋划进一步发展“菜苞菜”规模。
该镇农业技术员王宝安说,蔬菜生产的成本有59%来自人工,他们从工厂化育苗上着手,提高蔬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采用工厂化育苗,不仅使出苗率提高到30%,还通过机械化移栽使劳动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在销售上,该镇积极建立冷链物流系统,使蔬菜安全度过过剩期和暑热期。以春白菜为例,春季气温回升后很快抽薹开花丧失商品价值,如果及时收获冷藏等到春末夏初蔬菜空当期,可实现价值倍增。目前,拥有冷库库容2000吨的胡集镇,正筹划将库容扩大到2万吨,以基本满足剩余蔬菜的存储需要。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胡集镇也在积极探索建设更广阔、更高效的农产品市场,力争实现生产、运输、销售乃至加工的无缝对接。随着胡集“菜苞菜”模式的影响进一步增加,当地还将积极融合钟祥“世界长寿之乡”“富硒土壤”两大优势,建立完整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品牌质量安全,让“蔬菜骄傲”成为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