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风格不明显的周公馆,凭借清冷巨大的大理石墙面营造出冷酷质感;小小的“木头盒子”给出一个低矮又压抑的鲁家,灯光、舞台运动和一条狭长洞口构成的窗,默默注视着那群被悲剧命运包裹得越来越紧的人;冲天的白光和红光构成极为震撼的尾声,“走电的电线”电死了周冲和四凤,一声枪响宣告了周萍生命的终结……
灯光暗下,三个小时的《雷雨》落幕了。
10月16日下午,央华戏剧于去年为“曹禺诞辰110周年”创作的《雷雨》在琴台大剧院上演,这是第五届“琴台艺术节”的开幕剧,记者现场观看该剧后发现,法国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的创新与老戏骨们令人称道的演技相得益彰,共同锻造了此版《雷雨》的惊艳。
不过,曾经困扰话剧演员杨立新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这版《雷雨》足够惊艳而消弭——极目新闻记者统计发现,10月16日《雷雨》演出现场,观众席间发生过不少于10次的哄笑,其中甚至包括周萍、四凤兄妹身份真相大白的高潮段落。
笑声让部分观众如坐针毡
这么一出大悲剧,观众们到底在笑什么?记者发现,笑声基本都围绕着《雷雨》剧情中复杂的“父子”“兄妹”关系而来,此外,周冲、鲁大海、鲁贵的角色碰撞也引发了不少笑点。
如果说后者引发的笑点是基于不同人物的个性色彩而可以理解的话,那代表“父子”“兄妹”关系的一些台词尤其是尾声处的真相大白引发的观众哄笑,则让不少读过《雷雨》的观众有些如坐针毡。
网友“欧罗巴花园”就在微博表达不解,“观众们——按照非舞台场景而是他们在饭馆听八卦的心态——发出笑声。你以为是开心麻花吗?看场合好不好?真是无语。”
其实,有关《雷雨》演出中观众的“笑声”,7年前曾引发过一场文化争论。
2014年7月,因为年轻观众在自己主演的《雷雨》北京“公益场”中多次笑场,著名话剧演员杨立新连发5条微博表达愤怒。甚至在时隔五年后还不忘提及,那是自己演出生涯里唯一一次没有在谢幕时向观众鞠躬。
杨立新还曾详细列出过几处“笑点”,比如“四凤怀了大少爷的孩子已经三个月了”、周冲跑到四凤家里表示爱慕、周朴园向周萍明确指出“不要以为你同四凤同母你就忘了人伦天性”等等。记者发现,这些被他记录下的“笑点”,同样也是16日当天观众看央华版本时“笑出声”的地方。
笑声背后是经典的时代性解读
这些笑声,曾让台上的演员们相当困惑。
17日上午接受记者专访时,央华版《雷雨》中鲁贵的扮演者徐德亮透露,去年12月,这版《雷雨》第一次在海口首演,在舞台上活跃快40年的何赛飞听到尾声处观众爆发的笑声时都“懵”了,“这出戏我们排了三个多月,在海口还排了20多天,何赛飞每回往台上一站,两分钟内眼泪就能下来,包括孔维,她说谢幕的时候刘恺威(饰 周萍)要是不给她一个拥抱她真的会疯——所以这么一个大悲剧,观众为什么会笑呢?”
出演话剧以前,徐德亮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相声演员,曾经的他最期待自己能给观众逗乐,但《雷雨》引发的“笑”,也让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陷入思索。他说,自己跟杨立新聊过这事儿,还找了好多剧团好多版本的《雷雨》来看,“我就特地观察这个,可以说我看过市面上所有的《雷雨》,我发现任何一个剧团、任何一个剧种的《雷雨》,到最后人物关系揭秘的时候,当代观众好像都会笑。”
这种“笑”肯定是脱离曹禺原著精神的,但徐德亮认为“笑”的背后又带着时代性的印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观众看《雷雨》,视角一定是从人性出发的,到了五、六十年代蘩漪曾经被塑造成地主婆,鲁大海被设计成带口音的工人阶级,过了几十年,《雷雨》里母子、兄妹的这种关系混乱,在看多了类似东西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就是一部‘狗血剧’。”
他提到,其实不能奢求所有走进剧场的观众都读过《雷雨》原著,“普通人对于经典都是不熟悉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哪怕是中文系的学生,你能保证他们都看过四大名著吗?”
从困惑到理解再到接受,是《雷雨》演员们经历过的心路。徐德亮说,现在他理解的是,这种“笑”恰恰也说明观众被演员带入戏了,“只要不是演员故意想让观众乐,我就觉得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