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大学多名学生因未向校领导、老师问好被学校相关部门通报为不文明行为引发网络热议,被网友质疑为“矫枉过正”。学校回应称,个别班级的工作可能做得不细致,个别同学可能产生了误解,老师和同学之间的问候是相互的。(据12月6日《北京青年报》)
通报说,12月3日,有六名学生对学校领导、对老师不懂礼仪,有的低头、有的继续打电话。12月4日,有一名学生在见到其他同学主动与老师问候的情况下,仍不与老师打招呼。报道说,这是学校文明素养教育工作的专项行动。
看了通报内容,让人尴尬症犯了。学校就这么大的范围,不知道该校一位学校领导或老师出门,要“收获”多少箩筐的“领导好”“老师好”。这也让人质疑,开展文明素养教育工作是好事,为什么要抓学生向领导和老师问候不放?
碰到领导、老师问候当然有必要,但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有时候不打招呼的确是因为客观原因。比方说,有同学打电话时没注意,有时低头走路的确没看到,这也正常,碰到的人其实也可以理解的。如果个别人有“社交恐惧症”,故意拿起手机或低着头路过,照顾双方面子,也不能说有多大的错。
世界上最尴尬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才打过招呼,转个身又碰到,又得打一个招呼。一天碰到十几次就得打十几个招呼,不打招呼违反校规,这就更尴尬了。而且,学校那么多领导、老师,哪能都认识呢?万一认错了怎么办?同学们心里是不是在打鼓?一个简单的事情,搞成了重重的压力和负担。
学校的回应有些避实就虚,不谈事情有没有必要,而是大谈什么“问候是相互的”。那么请问,为什么只见同学不向领导、老师问候被通报批评,而不见领导、老师见到同学不问候被通报?同学在打电话或低着头,领导、老师也可以主动打招呼吧!
学校称,“第一次通报批评,教育引导;多次出现,屡教不改,将给予严肃处分。”
将一个简单的问候上纲上线,如果做不到学校要通报,甚至要严肃处分,这不是“矫枉过正”,而是搞错了重点。其实,向领导、老师问候,只需放在提倡的层面即可,而不应该搞成强制的行为。学校有抓这件事的时间,不如搞好教学,还有空的话,不妨多开一些人际交往及礼仪方面的课程。
声音
光明网:在现时师生关系中,尊重是一种平等关系,而非权力关系;所尊重的是老师的工作付出,而非地位差异;所尊重的是老师在德行上的楷模示范,而非曲意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