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议
上海的两名女生原本要拍摄19.9元的特价写真,却因各种消费套路,最终花费了2万多元。离店后,两名女生感觉无力承担,当晚联系影楼要求删减照片,减少费用,都被对方以“合同签好了,照片已发厂家制作”为由拒绝。经上海市虹口区消保委调解无果后,她们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合同,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双方签订的1100元定单协议、2.4万元补充协议及两份《摄影服务合同》依法解除,影楼返还两名女生小敏和小萱1.86万元。(据2月23日央视网)
19.9元的低价是怎么变成2万多元的天价的呢?稍有经验的网友一看便知,这套路很常见。19.9元只是引人进店的诱饵,等你一进店,加码加价的好戏即刻上演。消费者往往这时才发现,19.9元大概只够按个快门,要拍出广告样片上的效果,处处要加钱,说是自愿选择,其实就是不加不行,不买额外的化妆品就不开拍,不多选片就围攻劝说,付不出钱就怂恿其网贷,年轻女孩哪里经得起这个阵仗?很多人都是脑子一昏,掏钱的掏钱,贷款的贷款,本来只想美美拍个写真,结果不但心情糟糕,还背上了难以偿还的债务。
不仅仅是拍写真,10元超仙美甲、99元韩式纹眉、199元健身套餐、1500元全屋家装……生活中,类似的消费陷阱比比皆是,看上去五花八门,套路却极为相似,往往是以超乎寻常的低价吸引顾客,各种软磨硬泡,利用人性弱点,诱导顾客进行超出能力的、不合理的高消费。此前,有一个很让人震惊的新闻,河南郑州一名老人去美容院按摩,半年竟花掉50多万元,仔细看看,也是差不多的花招。不同的是,有些极端案例被报道了,得到了解决;有些人愤而维权,挽回了部分损失;还有更多人踩进陷阱不自知,或是不擅维权,只能认栽。
上海这两名女大学生在投诉遭遇困境后,决定起诉影楼,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勇气值得敬佩,方法值得借鉴。不少专业人士都借此案来说理释法,也是因为类似纠纷具有普遍性,审理判决过程中的很多观点,戳中了很多消费者感到不公平、不合理却又无法透彻表达的问题。
比如说,原告代理人表示,两名原告只是在校大学生,而被告是经营了多年的商户,对于所涉的消费问题,被告有充分告知说明的义务。这种信息不对称,力量不对等的情况,存在于诸多消费纠纷之中,也是让消费者最恼火的痛点之一。
再比如说,法院认定,被告在拍摄后要求原告签下的2.4万元补充协议为承揽合同,定作人依法享有任意解除权,只要定作人在承揽工作完成前通知对方,并且未造成损失的,就可以解除合同。这也让很多商家强势推销用尽手段,哄骗消费者签下合同后,就耍赖皮拒绝退款的说法,不攻自破。
最让人为之叫好的,是检察机关发现该影楼近两年有各类消费投诉、诉讼、报警达上百起,是消费侵权的“惯犯”,于是召开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认定涉事影楼违法情节严重,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在司法机关和监管部门的介入下,该影楼一改此前的强硬态度,纠正了服务流程,修改了合同,给予了消费者24小时的消费冷静期。
可以说,这场维权仗打得彻底又漂亮,也希望这起案件能成为一个标杆,警醒消费者理性坚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开消费陷阱。同时,也督促执法机关、监管部门及时填平消费陷阱,从各个维度去督促经营者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要再踩着法律底线坑人了!
声 音
中国经济网:低价陷阱屡打不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有消费者“上钩”,让不法商家有利可图。从线下到线上,如今促销渠道越来越多样,营销方式越来越丰富,套路陷阱也越来越隐秘。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同时,要注意保留消费凭证,出现问题后及时维权。
绘图/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