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437 回复 0

[娱乐] 两千多年前的楚人 妆容是什么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 1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的漆木梳妆盒

2.jpg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

3.jpg

五山纹铜镜常德楚墓出土

4.jpg

包山二号楚墓出土彩绘漆奁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爱美之风,楚人皆有之。”

5月27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楚文化进社区进学校”宣讲活动亮相华中师范大学第六届桂子山国际文化节。现场,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省社科院先秦楚文化专业、现从事文物保管研究工作的韩扬,带来题为《楚人妆饰》的户外讲座,吸引众多大学生及国际友人的关注。宣讲结束后,极目新闻记者联系采访韩扬,邀请她带领《文博艺览》读者,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神秘的楚国美妆世界。


楚人有

梳理妆容的习惯


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的诸侯国中,楚国的历史是极悠久的,若从周初立国算起,至公元前223年亡于秦为止,历经800余年。“鼎盛时期的楚国疆域囊括了汉水(汉江)、淮水(淮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半个中国,堪称当时最大的诸侯国。社会安定,物产丰富,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也促使楚人的妆容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韩扬介绍,楚人有梳理妆容的习惯。战国著名辞赋家、楚国士大夫宋玉就曾在《神女赋》中描写了楚王梦中神女的梳妆:“摇佩饰,鸣玉鸾;奁(拼音:lián)衣服,敛容颜。”

神女的美丽妆容让楚王念念不忘,而当我们借助考古发掘资料和先秦文献记载,并从先秦楚墓及带有浓厚楚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不难发现他们有精致、复杂的化妆程序。

韩扬强调,今长沙在古时地域范围上属于楚国黔中郡,沿袭了先秦楚国的风俗。黔中郡作为楚国南疆重镇,从楚国灭亡到秦国统治时期,都较好保存了楚文化及楚地习俗,而汉初该地区的统治阶层多为南方本地人,所以西汉早期墓葬——长沙马王堆汉墓因此也保存了不少楚文化因素。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木俑,眉黛入鬓,巧画蛾眉,面傅白粉,双唇朱绘。

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湖南省博物馆官网了解到,陪葬俑的质地有多种,如陶俑、泥俑、石俑、玉俑等,木俑以楚国地域最为流行。马王堆汉墓随葬大量木俑,在一号墓中,象征墓主人居所的北边箱,出土了多件着衣女侍木俑、彩绘木俑和歌舞奏乐木俑。在这些俑的对面,摆放着漆几、漆屏风、绣枕、香囊以及梳妆用的漆奁等。


施朱是楚人妆容中的

常见妆制


韩扬介绍,楚人的面部妆容主要包括涂脂、擦粉、施朱、点唇、描眉五个步骤。

楚人在化妆前会使用基础护肤品,这种护肤品当时被称为“脂”。以脂着面,达到滋润肌肤的作用之后,再以粉敷面。

对此,《楚辞·大招》中便有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指出楚人以白粉饰面。“古人以白为美,用白粉涂饰肌肤,可使肌肤洁白柔嫩。长沙楚墓出土内盛白粉的小盒与荆州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粉扑都印证了楚人的擦粉习俗。”

韩扬表示,根据古籍记载,楚人所擦之粉应为米粉。《释名·释首饰》提道“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说文解字·米部》载有“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说得很明白,粉是用米来做的,用之敷面。可能当时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米粉的附着和增白作用,并且以米粉为主要原料来制造敷面用的白粉。”

至于“施朱”,在面部涂抹红色,是楚人妆容中的常见妆制,以妆饰出良好的气色。“《楚辞·大招》形容美女‘容则秀雅,穉朱颜只’,可见‘朱颜’在楚国是女子美的标志之一。且考古发掘中的许多楚墓木俑面部皆涂饰红彩。”

以妆容修饰,一展血色旺盛的容颜,除了施朱,当然少不了唇妆。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所出土的4件彩绘着衣女木俑均为方圆脸,面部清秀,神态娴静,双唇朱绘。“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宋玉在《神女赋》中也留下美人嘴唇红润,艳若丹砂的倩影。


楚人流行的眉形

有蛾眉和青色直眉


古代中国重眉妆而轻眼妆,楚人也爱眉妆,且离不开修眉和画眉两个步骤。韩扬介绍,楚人修眉的工具主要有镊子、刮刀、丝线等,这些工具在楚墓中有所发现。我们通过这些精致的美妆工具可遥想当年楚人对镜的美丽情形。

待天然眉毛调整至满意后,楚人会以石黛画眉。楚人流行的眉形有蛾眉和青色直眉,这些《楚辞·大招》中都有记载。“嫮目宜笑,蛾眉曼只”,蛾,似蚕而细。“蛾眉”本身的形状是对蚕蛾触须的模仿,故而蛾眉是弯而长的细曲眉,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木俑、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木俑,其眉都是一双弯弯的蛾眉。“青色直眉,美目媔只”,则是平直的眉形。“形状各异的眉毛与脸型相配,更加增添了美的韵味。”


■图片来源于 湖北省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 网络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