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罗俊华 王芳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淋巴瘤起病隐匿,常被形容为“最会伪装的肿瘤”。因其种类、亚型繁多,也有“千面肿瘤”之称。
日前,“323攻坚—癌症防治专家谈”栏目的第十场中,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吴辉菁做客极目新闻直播间,通过一个小时接地气的讲解,为广大网友揭开淋巴瘤的神秘面纱,分享淋巴瘤的治疗进展与防治知识。
发病隐匿表现各异的“千面肿瘤”
“淋巴瘤,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是癌症的一种。”吴辉菁主任首先为我们澄清了淋巴瘤与癌症的关系。她解释说,虽然淋巴瘤的名字中没有直接出现“癌”字,但它的恶性性质是毋庸置疑的。
淋巴系统,是我们身体中的“卫士”,无时无刻不在与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作战。它遍布全身,除了毛发、指甲、牙齿,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几乎就有淋巴管和淋巴结的存在。它们如同身体中的哨兵,一旦发现有害物质入侵,便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然而,当淋巴瘤这个“叛变者”出现时,淋巴系统的功能便会受到严重影响,身体的防御机制也会受到破坏。吴辉菁主任形象地比喻道:“淋巴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内部的‘交通网络’,而淋巴瘤则像是这个网络上的‘堵塞点’,阻碍着免疫细胞的正常流动,导致身体的防御机制出现漏洞。”
淋巴瘤之所以被称为“千面肿瘤”,是因为其类型和表现非常多样化。吴辉菁主任介绍,淋巴瘤有超过100种的亚型,这些不同的亚型使得淋巴瘤的症状表现千差万别,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吴辉菁主任表示,这可能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同时,她也指出,虽然淋巴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通过规范治疗和新药的不断应用,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
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
当提到淋巴瘤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淋巴结肿大。然而,吴辉菁主任提醒我们:“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淋巴瘤,但淋巴肿大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实际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如结核、慢性咽炎等反复感染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会转化为淋巴瘤。此外,风湿免疫性疾病和淋巴结转移癌也是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因此,在面对淋巴结肿大时,不必过于恐慌,应及时就医排查诱因。
淋巴瘤的狡猾之处在于它善于“乔装改扮”,吴辉菁主任提醒道:“无痛性、进行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应引起警惕。”对于深部的淋巴结肿大,如胸部的纵隔淋巴结和腹腔的腹膜后淋巴结,由于症状隐蔽,更需通过专业检查进行排查。她建议,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
在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病理检查被视为“金标准”。吴辉菁主任解释说:“病理检查不仅能确定淋巴结肿大的良恶性,还能进一步分型,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她指出,虽然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已经相当先进,但病理检查仍是淋巴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病理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可治愈或有望治愈的恶性肿瘤
“作为一名淋巴瘤医生,我常常感到非常幸福。”吴辉菁主任感慨道,“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只要早期发现,规范化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突破性创新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淋巴瘤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更迭,很多患者都获得了治愈或长期生存的机会。”她指出,淋巴瘤的治愈率因类型而异,但总体来说,治愈率超过一半。即使是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通过规范治疗也有较高的治愈率。
吴辉菁主任进一步解释,淋巴瘤分为惰性和侵袭性两大类。对于惰性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虽然不可根治,但可控,通过规范治疗可以达到长期生存。而对于侵袭性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也有不少年轻患者,规范治疗下的治愈率也达到了50%至60%。即便是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如伯基特淋巴瘤,通过大剂量治疗也有60%至70%的治愈率。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免疫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肿瘤类型、分期、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在分享的最后,吴辉菁主任表示:“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或有望治愈的恶性肿瘤,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