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祝华、通讯员石运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荆门不断创新机制,持续推进废弃矿山治理,2023年至2025年,计划修复158座废弃矿山。
荆门矿产资源丰富,但一度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生态失衡。近年来,荆门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制定《荆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全面摸底调查,为每一座废弃矿山量身打造生态修复方案和县域整体推进实施措施;制定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用三年时间完成158座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总面积达980.36公顷,实现生态系统的复苏与重建;建立县域一体化推进废弃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机制,有效解决修复任务重、进度慢等难题。
为解决资金难题,荆门市联合襄阳市推进汉江中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申报2024年度国家示范项目,为荆门争取1.386亿元财政奖补资金,项目涉及荆门5个县市区,治理范围4.52平方公里。
多措并举,让一批废弃矿山重焕生机。钟祥胡集镇6家废弃矿山治理后,新增林草地704亩,种植大叶女贞等苗木3万余株。京山七宝山废弃矿区的22处采坑,基岩裸露问题突出,治理后新增林草地740亩,增加灌溉水源65万立方米,昔日漫天飞尘的废弃矿区,变成蓝天白云下的一片翠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