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190 回复 0

[读书] 做官首先是做人 “人民作家”张平出版《生死守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0 08: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张平自序


张平,汉族,祖籍山西省新绛县,一九五四年十一月生于西安,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
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八百多万字,主要作品有《祭妻》《姐姐》《凶犯》《孤儿泪》《红雪》《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等。先后数十次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赵树理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金盾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茅盾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主要作品均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由《凶犯》改编的电影《天狗》,先后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由《孤儿泪》《红雪》《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改编的影视剧,先后八次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由《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抉择》被评为建国五十周年献礼作品 ,并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曾任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协主席、民盟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国民主同盟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六届(增选)、七届、八届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二届民盟中央副主席,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

“做官首先是做人,做人就得有底线。底线就是不能作恶,不能造孽,不能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近日,被誉为“人民作家”的张平出版最新长篇小说《生死守护》,几乎以非虚构的现场还原方式,快节奏高强度描绘了一场中国当代政治生活中的博弈较量。

故事刚刚拉开序幕,主角辛一飞这个被破格提拔进入市委常委主抓龙飞大道建设的副市长在市人大投票中没有通过,一个市政工程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由暗地里推到明面上,让各方矛盾突如其来地空前激化,引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地震。这时,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看似义薄云天的成功企业家、被亲戚连累的老领导、干练精明但身份成谜的女高管、退休后迷恋挖地道的老工程师、铤而走险的文物贩子、被拐骗受困的花季少女、粉丝百万的网络主播、果敢睿智的公安局局长……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其实彼此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早就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龙兴市,网住了辛一飞。

反腐之外,《生死守护》描述的另一个重中之重,是民生问题。小说中,龙兴市的领导们都把民生放在了首位,也正是如此,龙飞大道的拆迁工作才不好做。辛一飞上任伊始,也是从走访棚户区开始的。辛一飞在这个城市最千疮百孔的地方,面对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他真挚动情的讲话,是整部作品最慷慨激昂的地方。“人民至上”“人民优先”并不是空口白谈,辛一飞坐在路边吃的盒饭、脚上看不出颜色沾满泥水的皮鞋,成为人民守护者最真实的阐释。

《生死守护》是很早以前就开始创作的一部作品。

新冠疫情期间,几乎是在亿万民众与疫情抗争的泪水里,在与病毒搏杀的炽情中,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后修改。

新冠疫情在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天地间,一定会有一种信念在强力支撑;冥冥之中,这个世界也一定会有英灵守护。

人类生命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生存延续了数百万年之久,我们不应悲观,也绝不悲观。

我坚信,人类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生死守护》写得十分艰难。想好的故事和细节,不断地被修改,被否定。

有时候,一天只写几百个字。有时候,好几天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心之所向,情之所至,连自己也没预料到,故事的严酷和人物的悲壮,会如此的激越和令人震颤。

实话实说,现实题材小说的写作越来越难了。不是因为没有素材,恰是因为素材太多了。

对素材如何取舍,也同样越来越不容易。

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

二十年前,曾去过一次普陀山。前年再去时,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整个舟山群岛已经完全被各种各样的跨海大桥相通相连,那种气势和壮美给你的震撼无法形容。春节前见到了作家陆天明,他刚刚完成一个电视剧本《大桥》,写的就是刚刚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他在那里整整采访了一个月,为这座大桥的技术含量和建筑速度惊叹不已。也同样是在春节前,我们在重庆搞过一个活动,行进在驰名中外的黄桷湾立交桥上,这个五层,八向,二十匝道的世界奇观,再次给了我们难以表述的时光穿越感和历史跨越感。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几乎是在几十年内完成的。

但是,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大桥,所有的基础性工程,几乎都是在无数农民工的努力之下完成的。

中国有几亿农民工,我们的文学很少能描写到他们。

面对这样一个快速蜕变的历史进程,文学似乎越来越难以走近。

面对着悲壮而生动的现实,写作者距离这样生活也好像越来越远。

卫生,教育,科技,环保,企业,金融,以及当今社会关乎民生的所有领域,这些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直接影响的现实生活,我们的当代文学似乎都无法涉及,无从涉及,无力涉及。

我始终觉得对当代现实文学创作最大的威胁和困境既来自于瞬息万变的生活本身,也来自于我们自己。一方面是波澜壮阔,浓郁酷烈,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惊诧不已,应接不暇的当代生活,一方面则是生活体验越来越匮乏,题材越来越狭窄的当代文学创作。面对着一座座文学的富矿,文学却无力去挖掘和描写,无法去挖掘和描写,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我们扼腕长叹,感慨万分。这其中的原因和缘由,值得并须要每一位写作者与每一位当政者反省和思考。

我始终觉得当代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应该是内容大于形式,社会效应大于文学效应,至少在当今,在眼下,现实题材的写作还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的社会,对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往往太过于求全责备。我们作家自己,对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也一样太过于求全责备。

记得一位文学批评家说过,现实题材创作,就应该是在一片花草最茂盛,土质最肥沃的地方,完完整整地铲起一抔土来让人观赏。这抔土里既有鲜花,也有杂草,既有挂果,也有根茎,既有肥料,也有渣滓……

惟此,现实题材才会有她独特的色彩和魅力。

距离现实生活越近,描写她的文字也许会越粗厉。

就像大路上的石子,尽管朴拙而不规整,但正是由这些石子的铺垫和延伸,才可能让文学巨匠从这条大路上滚滚而过。

真实是文学的底线。

现实题材中的人民性写作,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是人民乐于接受和认可的。因此,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灵魂和生命线首先是真实,最终也只能是真实。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题材,政治题材,很容易成为虚假的代名词。

事实上,那些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家庭与伦理题材,那些尔虞我诈,神奇夸张的历史和魔幻题材,也同样容易造假和伪造。

没有任何一种体裁,任何一类作品,可以成为我们制造虚假的借口。

任何领域里的制造虚假,都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

人民这两个字,是全世界约定俗成的概念。在文学创作中,不应对它任意矮化和污名化。

为人民写作,不应该是,也绝不能是一个不被提倡不被期许的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

文学创作,如果缺失人民的概念,那文学本身也是缺失的。

《生死守护》是一部直面现实的社会、政治题材小说。

现实生活中,反腐已经成为社会、政治题材中无法绕过的内容。

现实题材小说不应被归类为纯粹的反腐小说,尽管现实题材小说必然会有反腐的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

否则,所有的现实题材作品,都会被称之为反腐作品。

现实题材作品对腐败行为一定具有最为强烈的愤慨和憎恶,对其也一定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评判。

腐败对一个明丽洁净的社会正进行着最为惨烈凶暴的污损和焚毁。

当一个社会被腐败覆罩时,太多的恶,常常以善的面孔出现;太多的荒谬,往往以真理自居。当非即是,黑即白,谎言成为真相,虚假变成真实,温顺蜕变为暴戾时,我们看到的生活只能是颠倒的。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畸形思维和观念,让我们识龟成鳖,甚至指鹿为马。

这种颠倒的生活,久而久之,很可能渐渐沉淀成为我们的文化。

反腐倡廉,是所有人的职责。

一位知名人士说过,一个还有人生气,有人愤慨的社会,标志这个社会还有生气,还有希望。

由此再进一步,一个敢于生气,敢于大声斥责抨击社会不公的文艺作品,不论是书法,绘画,歌曲,评弹,还是小说,话剧,电影,电视剧,都应该予以支持赞许。

面对着腐败,当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时,腐败就会像病毒一样肆虐并毒害全人类。它会毁坏我们的肌体,也会毁坏我们的灵魂。

人民监督的缺失和被遮蔽,是制造贫困和不公的祸首。人为导致的贫困和不公,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罪恶。

腐败是以人民的血汗泪水为代价的,是以整个社会道德的沉沦为背景的。

《生死守护》是对全民反腐全民监督的一曲颂歌。

一条铺满鲜花的阳光大道,需要全体人民的誓死守护。

势必如此,别无选择。

反腐功在千秋。


楚天都市报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