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260 回复 0

[阳光评论] 禁止熊孩子打赏 平台要做把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5 08: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针对网络秀场直播平台频频出现的流量造假、打赏争议等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等。(据11月24日人民网)

未成年人直播平台巨额“打赏”主播,家长发现后引发纠纷、甚至对簿公堂的事例,近年来频繁发生。所涉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烦恼,造成了损失。

无论就法律而言,还是从常理判断,未成年人都没有相应能力去处置较大金额的财产。最高法也特别为此强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打赏”等,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等到“打赏”发生之后,再去追讨诉讼,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终究不是件容易事。不仅费时费力,对于司法资源也是一种消耗。因此,广电总局果断出手,直接要求平台封死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的“入口”,展现了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决心,赢得了舆论的认可。

相较于以往的管理措施,此次的“封禁令”不仅提出了要求,更清晰地指明了方法。这就要求平台切实地担起责任,不可再像“青少年模式”那样,含含糊糊,语焉不详;形式上做足功夫,实际上睁只眼闭只眼。这就需要对不遵守规定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追责和惩戒措施,确保平台加大投入,管建同步,健全制度,做好第一把关人。

客观而言,未成年人天价打赏频发的原因有很多,电子设备的普及,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推动网络消费低龄化,而部分家长也的确没有履行好监护责任,没有尽到教育义务,不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希望一纸“封禁令”不仅能督促平台尽职履责,也能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网络直播让孩子如此沉迷?为什么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巨额“打赏”依然发生?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应该做的事,被忽略和敷衍了?唯有大家一起来正视问题并努力解决,才能真正守住直播平台的运营边界,促进网络视听空间清朗,让熊孩子天价打赏的麻烦事不再出现。

楚天都市报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