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经济周刊》日前刊发《历经8年,延迟退休来了!专家:建议从女性开始,从50岁延到55岁》一文引发热议。网友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之前,是否先取消35岁招聘年龄限制?
35岁成为职场临界点,成了中年打工人的梦魇,已有好多年了。有一个问题我始终弄不明白,为何35岁是职场的一道“玻璃门”甚至“生死门”?搜遍网络,我也没找到权威答案。但放眼望去,这道杠杠就像一道铁门槛,经常出现在各类招考、招聘中。
然而,其不合理性显而易见。35岁即遭遇“隐形退休”,求职处处受阻,何其乖谬。要知道,他们距离真正退休至少还有二十年时间,比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还要多出一两倍。微观而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23岁大学毕业到35岁,经过12年的职场摸爬滚打,步入人生黄金期,要经验有经验,要体力有体力,在此时被职场嫌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从宏观来看,更是人才浪费。
“35岁危机”背后有一定的现实因素,但更多是观念束缚所致。二十多年前,空姐是清一色的年轻貌美女孩子,现在却有不少50岁的空婶穿梭在机舱。这说明,很多时候是被传统观念捆住了手脚。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代,在这个平均寿命高达七八十岁的时代,“35岁歧视”的陈旧观念、错误做法,是一股逆流。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解除“35岁魔咒”,还得从观念中寻找突破口。观念之大者莫过于法律法规,法规要对年龄歧视说不,中年打工人才能理直气壮跨过35岁这道坎。观念之主导者莫过于政府,政府如果唯才是举,社会自然就会跟进,“35岁现象”也将逐步得到缓解。
原载于《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