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831 回复 0

[阳光评论] 震楼器为何能扰邻达五年之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4 08: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有媒体复盘了此前备受关注的上海某小区“关爱楼”长达五年之久的震楼器扰邻事件。这起由邻里矛盾衍生出的“噪声攻击”事件,在引发舆论关注后,以涉事住户“似乎已经搬离”、所有噪声都消失而最终解决。

问题看似解决,但这栋楼里的住户仍然心有余悸。毕竟,五年的时间里,楼里其他住户曾以上门、报警、拉电、投诉、信访甚至诉至法院等多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但无任何效果。因此,“关爱楼”里的住户仍未走出震楼器阴影也就不显得奇怪。

事实上,上海这起震楼器扰邻事件持续5年才得以解决,这本身就不正常。这里的不正常,是指“关爱楼”里的其他住户,在5年间权益被侵犯而维权失败,公民权利救济途径并不畅通。使用震楼器扰邻事件并非个例,但长时间影响公共生活的案例实为罕见。

在人们的朴素认知中,上法院打官司应是民事纠纷的最终解决途径。使用震楼器扰邻是明确的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现行民法典及事件发生时适用的民法通则,都对相邻权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并可依此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

只不过,“关爱楼”里的住户依法维权,却无法循法解决。他们之所以起诉无果,是因为法院告知被侵权方,要去指定的专业检测部门出具环境噪音检测报告;而检测机构则表示,被检测对象须为单位而非个人。

也因此,在对类似事件的讨论中,人们往往会建议被侵权方对侵权方施加同样的侵权行为,理由是唯有“以暴制暴”才有可能迅速停止纷争。当然,法律不支持互相报复,对方有过错在先,也不能成为侵犯他人权利的理由。很显然,如公民无法有效维权,就容易丧失正当维权的信心。

由此,应从上海这起震楼器扰邻事件,检视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

原载于《光明日报》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