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952 回复 0

[体育] 苏炳添、谢震业、葛曼棋、王春雨…… 中国田径 何以跑得如此飞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6 0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苏炳添

王春雨

谢震业


8月1日,苏炳添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黄种人;在此之前,葛曼棋跑进了女子百米半决赛;而在苏炳添之后,另一位短跑名将谢震业同样跑出令人震惊的佳绩,以20秒34成为史上第一位闯入奥运会男子200米半决赛的中国选手。


这样的惊喜并没有结束,8月3日,王春雨在女子800米决赛中跑出1分5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名列第五,创造了中国田径在这个项目的史上最佳;8月5日,在4×100米接力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晋级决赛……


在奥运会上总是充当背景板的中国田径运动员,终于在东京奥运会迎来了高光时刻。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成为展示中国速度的大舞台。有国外的网友为此感叹: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有这么多运动员跑得这么快!


顶级外教助力突破


“如果没有亨廷顿,我可能早就退役了。”在创造佳绩后,王春雨表示,这个亨廷顿,就是中国田径队请来的美国著名田径教练兰迪·亨廷顿。


作为苏炳添的主管教练,亨廷顿在10个月前开始指导王春雨的训练和比赛。按照王春雨的说法,亨廷顿只是通过远程指导帮她安排训练计划和改善个人能力。正是过去10个月的指导,雕琢出了一个有能力冲上领奖台的王春雨。


王春雨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谈到了亨廷顿的帮助,其中就包括他对王春雨短距离速度和爆发力上的提高。除了技术能力上的帮助外,亨廷顿还给予了王春雨更多的信心,“当别人都不相信我可以做到的时候,亨廷顿相信我。我也一直都信任他。”王春雨说。


苏炳添的突破同样来自于亨廷顿,双方结缘颇有点戏剧性。当年苏炳添的恩师袁国强要带领接力男队赴美国训练,而苏炳添要在北京集中学习英语,因此他选择自己留在北京训练,于是亨廷顿来“客串”执教。为进一步寻求突破,亨廷顿对苏炳添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大胆的优化与调整,最终促成苏炳添突破成长的瓶颈,拓展了更大的向上空间。


科技进步的力量


田径场上,特别是短跑项目上分秒的突破,背后承载了更多科技进步的力量。这些年来,中国田径队引进了不少顶尖的训练辅助设备,如气动阻力仪、短跑测力台等,帮助教练员更为精准地把握训练细节,提高训练质量。


亨廷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只是2%的教练,我不是那个98%的教练。”亨廷顿所指那个98%的教练,就是各种科技训练手段。“就像F1赛车,每一场比赛之前都需要对车的各个部位进行最终的调整,这正是我在做的。我们用科技的手段,帮助运动员找到最好的技术与状态。”


细节决定成败,苏炳添多年前在调整起跑动作时,最初没有按照亨廷顿的建议用尺子去量,而是仅凭感觉,最终导致了训练效果不太理想。“在吸取了经验教训后,我现在起跑都要用尺子量,以达到最佳距离。”苏炳添说。


除此之外,在运动员的营养补进、训练恢复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田径队也已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这些都成为助力运动员取得佳绩的重要力量。苏炳添在一篇剖析中国短跑发展的论文中也感叹,“短跑训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当方方面面都做到位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期待更多的惊喜


在绿茵场上,36岁C罗自律到变态的故事,在欧洲杯期间曾在朋友圈刷屏。当时就有田径人说,32岁的苏炳添就是田径场上的C罗,他的自律也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苏炳添的父亲苏照华在追记爱子这一路走过来的经历时表示,体校的训练很枯燥,阿添曾想退学;几年前,他遇到了成绩上不去的瓶颈,也想过退役……“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训练,很苦,很枯燥;特别是几次遭遇肌肉拉伤,给他不少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虽然他很少对家人说训练时的辛苦和比赛上的压力,但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他总在不断地战胜自己。”苏照华说。


除了苏炳添,更让人欣慰的是中国田径选手,特别是短跑运动员的集体爆发,在北京时间8月5日的东京奥运会4×100米接力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晋级到决赛中。面对决赛,两支队伍都有着各自的目标——男队期待着打破全国纪录,并且冲击领奖台;而女队则希望能创造中国女子接力在奥运舞台上的最好成绩,并冲击亚洲纪录。不管他们能否实现这样的小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他们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奥运日记


世界篮坛的时代变了


历届奥运会上,男篮对决都被列入媒体高需求赛事,即使提前申请,组委会往往也是优先满足参赛国家的媒体人员。更不用说,有美国男篮梦之队出场的比赛,绝对算上一票难求。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提前一天在预约系统上申请美国男篮对阵澳大利亚队的半决赛,没想到得到了通过。


东京奥运会,男、女篮比赛均安排在埼玉市举行,一大早坐上班车前往50公里以外的埼玉竞技场,班车上就只有我一个人。到达目的地后,例行安检、识别证件、查看预约邮件之后便顺利进入了场馆。跟随着工作人员指引,我坐上媒体记者席,但环视一周,发觉上座率仅在四成上下,空位随处可见,也不曾望见中国同行的身影,直到赛前的出场仪式上,媒体记者们才陆陆续续入座,一场身价超过26亿美元的美国男篮的半决赛表演热度仅此?


NBA的巨星们,在赛后也没有受到想象中那么热烈的追捧,走出馆外,也看不到为了一睹梦之队的粉丝守候的场面,好不容易碰到一位国内跑篮球的同行笑言,“找美国队员签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既然来都来了,那就把晚场斯洛文尼亚对阵法国的半决赛看完再走,没想到现场对这场比赛的关注度比中午那场高得多,斯洛文尼亚巨星东契奇的表演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同样是NBA出来的球星,但他的热度已经顶上整支美国队。


楚天都市报极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