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议
9月22日,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对此,花呗方面回应称: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花呗的相关信息会逐步纳入征信系统。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不会影响征信记录。(据9月22日极目新闻)
花呗、白条、任性付等金融科技公司推出的产品,本质上来说,经营模式与信用卡类似,靠消费者支付的利息和其他费用盈利。那么,和信用卡消费记录一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按理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为何大家如此惊诧?
一来,是因为花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很频繁。根据2020年的数据,花呗、借呗年活跃用户超5亿,这么庞大的用户量,但凡有风吹草动,引发关注是必然的。二来,很多人生怕自己有什么地方用得不对,影响了信用。
于是,各种各样的说法纷至沓来。有人说,只要按时还钱,就没有什么问题;也有人说,常借常还就会影响征信;还有人说,只要使用就会被标记为“穷人”,会影响到银行对你还款能力的判断。目前来看,这些说法有的靠谱,有的则完全没有根据,尤其是一些无法证实的猜测,属于典型的“自己吓自己”。
花呗方面的回应其实说得很清楚,向征信系统报送的信息,包括账户开立日期、授信额度、额度使用及还款情况等,按月汇总,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消费内容、消费时间等具体消费信息。简而言之,正常使用,不要恶意逾期、多头借贷、过度借贷,是不会影响个人贷款能力评估的。而这个要求,不仅仅在花呗平台,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金融素养。否则,沾染了不好的消费、借贷习惯,大手大脚惯了,即便不计入征信,对个人来说也是半只脚踏入了深渊。
其实,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接入央行征信势在必行。因为,这类产品的迅猛发展,本身就有点“钻空子”。前两年,信用卡发卡审批乱象很多,也因此迎来了一波强监管,于是,很多不符合信用卡申请条件的人,就转而使用花呗等门槛较低、限制较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花呗直接跟淘宝挂钩,先天拥有一大批潜在活跃用户,很多人都是网购时顺手就刷个花呗,连花钱的肉痛感都没有。久而久之,购买力被放大,额度也水涨船高,甚至形成某种依赖,必然就潜藏了“溃堤”的风险。
所以,加强监管,筑牢堤坝,是应有之举。
任何金融创新,都不能狂奔于监管之外,成为脱缰野马。唯有规范,才能安全;唯有安全,才能长远。让信誉良好者处处加分,让失信赖皮者受到警示,这不正是建设信用社会的初衷之所在吗?
声 音
正观新闻:将花呗纳入央行征信系统,正是精准把控潜在的金融风险。
红星新闻:通过接入央行信用系统,对于花呗控制风险来说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