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视障运动员李端在引导员的帮助下将冬残奥会火炬艰难插入主火炬台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世界。如今,冬残奥会赛事如火如荼,那些为残疾人运动员和观众们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人员活跃在赛场内外,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他们为人类逐梦冰雪赛场增添了许多温暖与美好。
■ 引导视障选手冲向梦想
北京冬残奥会赛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雪道蜿蜒起伏于山谷间。在视障组滑雪比赛中,总能见到视障选手和引导员同牵一根雪杖的场景,也时常听到不同语言的提示声、发力的喘息声,这些昂扬向上的姿态令人动容。
视障运动员参与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和残奥高山滑雪比赛时,必须在引导员的帮助下,合力完成。他们共同追逐梦想、挑战自我,分享快乐和荣誉。
引导员滑行在前,随时关注身后运动员的状态,他们通过扩音器或对讲机发声,提示运动员掌握方向和节奏;有时,为顺利滑过特殊赛段,引导员会适时向后伸出雪杖,视障选手则默契地握紧雪杖,两人按着相近的频率,向着终点前进。
在奖牌颁发仪式上,引导员与视障运动员会一起登上领奖台,并获得奖牌。这不仅是对运动员成绩的肯定,也是给引导员与运动员这对特殊搭档的尊重。有视障运动员这样评价自己的引导员:“他(她)相当于我的眼睛,我们之间必须相互信任。”
除了引导员,工作人员和观众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力量,“现场观众和工作人员给每一位选手加油,不管是第一名或最后一名。当你筋疲力尽、意志动摇时,他们的加油能给你动力。”美国残奥越野滑雪选手马斯特斯在6日的比赛中收获了一枚银牌,赛后她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在这里。”
■ 努力向共同的未来微笑
北京冬残奥会志愿者中的很多人同时服务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卢月双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韩语翻译志愿服务,她说:“尊重和友善,往往体现在细节,一句敬语、一个微笑,都会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杨红权是冬残奥村的交通引导员,主要工作是协助残疾人上下车、提醒运动员系好安全带。“偶尔会有不愿意系好安全带的朋友,我会随车辆一同出发,以便在行驶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保护。”杨红权说。
22岁的志愿者王梓博先天伴有听力障碍,他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成了国家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助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期间,王梓博亲眼见到同事将残疾人观众一次次引导至无障碍观赛区,产生的共情让他内心颇感温暖。“近年来,国家对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使残疾人能便利出行,更好地生活,社会的包容性与日俱增,大大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王梓博说,“越来越多残疾人正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的精神。”
19岁的美国选手马利克·琼斯在5日的冰球比赛中打进一球,赛后,工作人员帮助他进入混采区。他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每位选手都很友好,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及时地帮助我们,真是太棒了!”
(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