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弃治疗近2个月后,建行湖北省分行退休干部韩英俊陪老伴过完生日,静静走完74年的人生旅程。按照韩英俊9年前立下的遗嘱,家人替他完成了遗体捐献的愿望。
韩英俊生于1948年,是标准的“老一辈”。在一般人印象中,这个年纪的人,往往传统观念比较重,讲究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对于捐献遗体这件事,多少会有些抗拒。但是,他却在65岁的时候就和家人商量,并写下遗嘱,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这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豁达与慷慨,难能可贵,温暖人心。
韩英俊的遗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个人美好的品德——自立自强、简单纯粹、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他不愿因衰老和疾病让儿女操劳担心,自愿住到养老院,坚强地面对生;他拒绝在生命垂危时,接受创伤性的抢救,希望有尊严地、安详地离世,潇洒地直面死;他主动捐献遗体,只说是不喜繁琐,为了一切从简,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在救助他人中绽放出更丰富的意义。朴素无华的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有阅历、有爱心、有胆识、有智慧的老者形象。
韩英俊老人的高尚品质和气节,贯穿他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勤于奉献的一生。
他17岁就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工程兵。此后,他从普通士兵一路奋斗到副团职干部,做过很多岗位,一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屡获嘉奖。转业后,也积极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计个人得失,对工作从不挑挑拣拣,吃苦耐劳,以身作则;退休后,他罹患急性白血病,为了不给他人增添负担,他向儿女和单位隐瞒病情,和老伴相濡以沫,与病魔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善良质朴的人生,写满了勤勉与奉献,所以,他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是性格使然、品德使然、境界使然,是顺应自己的赤诚之心做出的平凡而伟大的选择。
遗体捐献的意义十分重要和深远,它不仅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促进医学的发展,也是弘扬人间大爱、彰显社会进步的善举。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约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接受器官捐赠。那些捐献遗体或器官的人,是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他人的生命之路。
这纯洁炽热的光,也为器官、遗体捐献的发展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得知韩英俊捐献遗体后,他的很多亲友、老同事深受触动,做了遗体捐赠登记。由此可见,对爱与善的珍视,是人们内心最真挚、最自然的共识。身边人的切实行动,最具有感染力,更容易形成榜样效应,让更多人重新认识遗体捐献,积极参与到这项有益又有爱的事业中来。
在此也希望,那些关注并被韩英俊老人勇敢无私举动所感动的人们,能够将这份感动与关注,投入到遗体捐赠的善行之中,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让人生在奉献中实现永恒。
声音
河北新闻网:遗体捐献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无数患者因为捐献者无私的奉献而获得新生,这对于捐献者而言,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延续呢?从这一点而言,遗体捐献不仅是对一个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诠释了生命至高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