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议
近日,天津某音乐节上,商户将1元的矿泉水分装后卖出10元一杯的价格。由于该音乐节不允许观众带水入内,不少观众只能排队购买十元水。相关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天津市监局表示会对此进行调查。(据7月20日法治日报)
售价1元、批发价0.6至0.7元的矿泉水,倒出来装在纸杯里,身价立刻飞涨到10元、15元,一瓶水有时还不止分装一杯,如此暴利的商品,要是在一个正常开放的消费环境中,怎么会有人购买?但是在音乐节现场,不但能卖出去,还有人排着长队买。因为,音乐节有规定,不让观众带食物和水进入。而音乐节现场一般是激情四射的,加上天气很热,人到了渴的时候,价钱上也就计较不了那么多了。
表面上看,商户将1元的水换包装卖10元,只要是明码标价,就属于自主定价的范畴。但是因为有了“不许带水”的前提,这种买卖就具有了一定的垄断性质,消费者其实是别无选择。商家将这种“刚需”类商品,利用有利的环境,高价售卖,事实上是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的权利,相当不厚道。
音乐节不允许带水入场,主要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这些理由的前提,不应该是让观众吃“高价买水”的哑巴亏。既然不让观众带水,那么主办方应该提供免费或者平价的饮用水,而不是任由商家仗着垄断优势,坐地起价,赚黑心钱。而且,这样现场分装的水,既没有严格的密封措施,也不知道有没有认真消毒,事实上会带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与“不让带水”的初衷背道而驰,容易让人产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
今年以来,音乐节、演唱会等文娱消费活动持续升温,市场十分火爆。消费者入场的门票价格已经不低,如果连喝水都要再被“宰一刀”,心情和体验肯定会大打折扣。在口碑经济时代,文旅消费本就应该最看重消费者体验,只有让观众们开心享受,尽兴而归,才能做出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和分享。光在“卖水”这种事上打算盘,格局太小,吃相难看,令人寒心。
建议涉事主办方立刻整改,其他音乐节也千万不要学,监管部门更要盯紧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现场的管理和服务保障,让这一类的活动真正办得有序有心、有声有色,成为闪光耀眼的城市新名片。
声音
河南日报:在景区、音乐节和体育赛事等特殊场合,由于场地成本和运输成本,商品价格通常会略高于市场价,但这并不是一个能被滥用的借口,尤其矿泉水这样的刚需品,涨价幅度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现场拆包分杯的形式,还可能存在违反经营者明码标价义务的嫌疑。当商业行为脱离诚信原则,“打劫”式的垄断销售必定无法长久。明目张胆地将1元矿泉水卖10元,这种短视的做法不仅破坏了消费者的信任,还严重损害了商家和音乐节举办方自身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