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833 回复 0

[读书] 于家宴中尝“民国味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5 09: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郑从彦

书评

作家王珩将《家宴》一书的写作切入口指向近现代文化精英阶层的私房菜,这相较于其前作《国宴》,不仅多了几分市井气息,同时更接地气的书写也让读者看到了民国时期活跃于军、政、商、学、艺各界名士那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最基本的生活艺术,也可视作人生的最高艺术。日落日出,一弦一柱,时间见证着美味的发生;重彩渲染,单笔素描,文字追寻渐行渐远的古早风味及美食体验。那觥筹交错间的家国情怀,那嘘寒问暖中的乡土情结,那人生百味里微妙情愫,食物不再是食物,而是人情世故。而食事背后的精神风范与人文内核,则将潜藏在家宴深处的集体记忆、地域认同、人文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王珩所构筑的家宴世界里,私房菜是官气、文气、商气、民气与洋气的聚集地,同时这熟悉又陌生、遥远且亲切的“民国味道”,也弥散出可望不可即的眷念。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殊不知,山海的终点是家。家是饕餮盛宴的摇篮,家是因地制宜的变通,家更是中国式生存之道策源地。

从古到今,家宴璀璨了美食的记忆,滋养了美学的品味,生发了美好的理想。那味道里定然有许广平的山阴农家蛋炒饭,胡适夫人江冬秀的徽州一品锅;定然有“政坛不倒翁”谭延闿的组庵豆腐,“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糟鱼白烧蒲菜;定然还有川菜宗师黄敬临的姑姑筵,羊城首席美食大咖江孔殷的太史蛇宴,台北摩耶精舍的“三张一王转转会”等等。家宴的味道,是糖的味道,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乡愁的味道,家国的味道;家的味道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味道;更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味道。

品尝一道道近现代文化精英阶层的私房菜,就是在历史沉浮中描摹一个个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张大千是如何践行“吃是人生最高艺术”的?他“绘事为经,食事为纬,以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为主线,大千居士在他的‘大千世界’中营构了一个气韵生动的人间烟火叙事:案头的河山之恋、灶头的金兰之契、心头的家国之思互为烘托,自叙与他叙交叠辉映,共同演绎出一位艺术巨擎的多味人生”。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多味人生与自珍之路是怎样的?“他总是天一亮就出门,先到旧文化部大楼前打一通太极,然后走到对面的朝内菜市场。待七点钟开张铃一响,便和一群早已守候在门口的保姆厨子们一齐火速冲进去,不消片刻便满载而出。再到早点摊上买好热豆浆,一手端着大茶缸,一手扶着车把骑回家,与夫人共进早餐。几十年来不分寒暑,日日如此。”

大先生鲁迅的小日子究竟是怎样度过的?“每日午后是鲁迅的社交时段,客人接踵而至,子夜降临方散。当他开始埋头工作时,许广平的‘深夜食堂’也就营业了,山阴农家蛋炒饭是她的招牌。鸡蛋入油锅划散,猛火兜炒几下,盛出;倒少许油,放入提前泡发、切成末儿的干菜,小火煽香;将白米饭慢慢炒散至颗粒分明,加鸡蛋继续大火拌炒入味,起锅前撒一把葱花、少许盐调味即可。蛋炒饭的流派很多,鲁迅爱吃的这种绍兴田园版跟风靡全国的扬州版蛋饭同炒的‘金裹银’不同,没有花菇、干贝、虾仁、青豆、胡萝卜等五颜六色的配料,干菜就是灵魂。蛋要炒老,饭要炒焦,再来半杯小酒,便是一餐金不换的完美宵夜。”

在家宴的法则里,情意重于一切。鲁迅、胡适、张大千、王世襄、谭延闿等十位近现代名人从未将自己束缚于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他们深知“一蔬一饭皆具性情,一饮一啄蕴藉温情”。正是怀着对食物的敬意,寻着对乡愁的慰藉,家宴串起了跌宕风云中的民国往事。

正如作者王珩所言:“美食刺激味蕾,味蕾拨动乡愁。当我们被南北同调、众菜一味的同质化浪潮裹挟,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速食主义餐饮文化包围圈里进退失据时,如能于《家宴》中觅得几缕久违的岁月静好,找回些许化解乡愁的温馨慰藉,我们的精神后花园或无凋悴之虞。”家宴,让民国这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平添了几分神秘感与向往感;家宴,令一众才高八斗、各领风骚的名士们闪耀出耀眼的光芒。一家一宴,飘散着浓浓的烟火气,散发着温暖的人情味,记录着世间的欢与喜,消弭着人生的悲与苦,抚慰着岁月的伤与痛,期待着未来的美与善。


转自荆楚网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