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580 回复 0

[时事] 坚持四有覆盖 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9 0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乌林镇乌林村狠抓拆、建、管,让古寨展新颜

近年来,洪湖市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干干净净迎小康”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覆盖。

截至2020年5月,全市已有33个村场先后获得省、市“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称号,瞿家湾镇成为全省首批特色乡镇之一,老湾乡珂里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建立三个机制

确保“有形”覆盖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市乡村振兴办牵头,统筹协调农业农村、住建、城管、发改、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区办和村(社区)具体配合落实的机制,形成推进机制。相继出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配套出台考核验收奖补办法、结对帮扶方案等,系统谋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设立美丽乡村专项奖补资金,对特色示范镇、重点示范村均给予500万元奖励,每年对示范村奖补200万元。同时,对“三项革命”和创森工作等设立专项奖补资金。两年来,共整合资金3亿多元,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鼓励以“一事一议”、村民投工和自筹资金等方式,让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门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

建立考核督办机制。聘请第三方考核机构,客观公正评价各地环境整治工作。创建日常指导督促制,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比变化”的主要内容,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三比三促三争创”主题实践活动考核,并通过两月一拉练、一季一排名、半年一小评、全年一总评,形成了“暗使劲、明争创”的良好氛围。

坚持三项原则

确保“有序”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洪湖市实行了分层分类推进的办法。各乡镇按三类村申报创建,一类村要以“美丽宜居”的标准来打造,二类村做到“整治、有序”,三类村要保证干净、无污染,年终采用差异化方式进行考核。拟用两年时间,使一类村达到97个,二类村达到125个,三类村减少到44个,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两年全覆盖。

坚持典型引领,示范推进。培育不同类别的典型示范村,探索出“拆、扫、改、清、栽”五步工作法。通过以点带线,由线扩面,逐步推进人居环境有序覆盖。两年来,一类达标村由5个扩大到27个,二类达标村由10个扩大到87个,三类达标村由3个扩大到20个,形成以中心城区为辐射点,以汉洪线、仙洪线为示范片带,以新滩镇、峰口镇、瞿家湾镇、老湾乡和李桥村、黄丝村等各类特色镇村为节点的示范线路。目前,洪湖市正按照“一线串珠、集中成片”的思路,重点打造新堤—乌林—老湾美丽乡村示范片带。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推进。结合“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突出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开展“一江一湖全流域”专项治理,落实了78名长江岸线专职管理员、75名兼职管理员和200多名大湖护湖员。完成大湖退垸还湖3.18万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

开展三大会战

确保“有效”覆盖

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攻坚战。两年来,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继开展了3轮“百日会战”和“迎春行动”“春季行动”“夏季攻势”“秋冬战役”等一轮接一轮的持续集中会战,固定聘请保洁员2094余名,合理配置垃圾桶11.13万个、垃圾清运车433辆,完成拆违35万多平方米,控建692处,清理“十乱”2.8万多处,清理各种陈年垃圾2.5万吨,建立“户归点进桶(池)、组清扫保洁、村收集转运、镇考核监管、市集中处理”的统筹治理模式。乡镇生活垃圾清运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在9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级财政投入9380万元在全市19个乡镇区办完成了261处点位796只地埋式垃圾桶建设,关闭了乡镇不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拆除全市乡镇敞口式垃圾池1万多个。同时,按照“谁产生、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村民每年筹集资金1760万元,市政府统筹整合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专项奖补,形成“市级奖补、镇村自筹、村民自费”的资金筹措机制。

开展改厕、污水治理阵地战。按照“一次规划,同步推进”的思路,把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农户无害化厕所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分离”的标准,对集镇周边村场的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无法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村场,自建村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近两年已建造农村公厕319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1352户,在建6991户。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及配套管网建设,10个乡镇新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已全部投入运营,实现全市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

开展建设美丽乡村持久战。结合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通过“三级联动”,全市造林绿化13.12万亩,疏挖河渠长度220公里,打捞河渠水草79万平方米,清理沟渠约400公里,全市村内主要道路绿化率达98%。其中,完成长江干堤沿线造林复绿5.98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10.3%。通过多渠道宣传与引导,各地创造性探索出多种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方法方式,小港管理区莲子溪社区以相邻五户为一组,推行“五户联洁联评”方法;大同湖管理区整合环境整治、河湖长制、公路养护、道路安全等工作,制订“路段长制”;万全镇常年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绿色家园”等,从城市到乡村掀起全民动手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热潮。

注重三个结合

确保“有质”覆盖

把整治工作与党群组织引领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带动群众参与。以开展“红色三带”“红色党建三到村”活动为契机,采用“干部包组、党员包户”方式,通过“从我做起,向我看齐,我来负责”三步曲,推进整治工作。沙口镇东西湖村制订党员文明卫生户标准,通过党员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卫生户互考互评;黄家口镇南套村成立老党员红色“三带”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常年开展义务保洁,潜移默化影响群众自觉意识;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创森、清洁家园等活动,号召妇联干部带领广大妇女参与人居环境工作,燕窝镇村妇女主任挑起村环境卫生大梁,用行动带动姊妹整治出良好环境。

把整治过程与文化建设结合。以开展“洪湖精神”大宣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契机,在全市广泛开展家规家训家风教育,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提升工程”和“市民法治素质滴灌工程”,常年开展“道德楷模”“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先进典型评比活动,推进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环卫保洁协会“一约两会”全覆盖;建成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平安洪湖赤卫队”成为洪湖群防群治的响亮名片,让乡村治理正朝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相融的方向迈进。

把整治成效与经济发展结合。积极探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治理路径,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村容村貌改善与经济发展携手并进。通过“三乡工程”,发挥“生态+”功能,打造董口村再生稻主题产业园、乌林镇李桥村青瓦坊民俗文化园、黄丝村等渔业体验园,推广老湾乡、螺山镇庭院经济模式,指导创建100个高星级农家乐;分别与鄂旅投、美好集团、绿地集团、卓尔集团签订了4个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协议投资150亿元。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