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526 回复 0

[读书] 行吟山水 探听古今 ——读陆春祥《九万里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6 08: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行吟山水 探听古今 ——读陆春祥《九万里风》

行吟山水 探听古今 ——读陆春祥《九万里风》

从《字字锦》开始,陆春祥一直穿行于历代笔记之中,寻访千年野史的灵玑碎玉。他以闲淡的步伐漫步山川大地,轻捻现代的纹路,摩挲历史的鬓角,于古今交界处架设来往的通途。在华夏的胜景中,他踽踽独行,沉潜细微,于是,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我们总能寻得古时的文化遗踪,同时反观现实,加深个人的体悟。
在陆春祥新作《九万里风》中,他假托庄子《逍遥游》,将多年行文之旅喻为鲲鹏的自在遨游——当游于海底,化身为鲲时,方能仰观土地的脉络,将路途的“琐碎”细细掘出,再发散于历史的旧事中,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玄妙。当步履日照莒县,他重新丈量春秋战国与现今的距离,从寻常的会盟碑中翻出齐鲁会盟的《史记》往事,领略当时权力秩序下诸侯国间的强弱“游戏”;再看乡野间生长的苜蓿菜,自西汉引入中国后,始终鲜艳而愉快地成长,看似稀疏寻常,但若在历史中仔细掂量,竟也能与名人扯上关系:《战国策》里,门客冯瑗弹铗而歌,向孟尝君数次提出生活上的需求,孟尝君一一应下,由此收获冯瑗的忠诚,然而千年后,唐代官员薛令之因不满待遇微薄,以苜蓿自悼,反引来李隆基的怒火,最终黯然而隐,在这样鲜明的演绎下,倒也添上几分谐趣。于是,在旅途中,细节的碎片透过历史的现场,归拢于文本中,在风景的“外壳”下承载内心的感怀。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鲲化而为鹏,浮于高空之上,以宽广的羽翼拨动连绵的风云,俯察四方万物。书中借由繁盛的物象,将大山、城镇、山林等逸散开去,自如地驰骋在曼妙的想象中。在时光的交汇口,陆春祥以隽永的文字志人、记实,将个人的思考杂糅其中。在盛放玉茗花的季节里,戏曲的种子悄悄生根、发芽,而《牡丹亭》也在汤显祖的人生中,烙下深刻的印记;顺着清流镇散落的泉眼,来到百余年前的村子,照见汤道耕的世事俗事,和他一同度过漂泊不定的日子,以及与书为伴的景致。当然,陆春祥会在记叙中遣怀心绪,掇拾历史琐闻,或记野史,或谈见闻,小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民俗民事保存下来。作者穿越到明代,随谢在杭一起游太姥山。在路途中,他们走入畲族百姓的茶园生活,在男女对着茶歌、高唱入云的时刻畅想蓝姑救人的传说;入夜后,他们又静观嵛山岛,仿佛借着朦胧的月光遐想自然的秘密。此外,书中不乏考辩与评论,通过古今联动,诗文、书画乃至名物的渊源都鲜活起来,亦庄亦谐,展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日照时,陆春祥问候了著名的高脚蛋黑陶杯,为了更好探明龙山文化的源流,他还参观两城镇遗址和黑陶加工厂,在古人与现代的制作造诣中,一睹文明的流变。

《九万里风》叙事轻盈,不受时空和框架的拘束,因此,我们可以自由行走在古代的街道,在喧嚣的市井中发现他人的故事,也能随时抽身而去,回归现代的车水马龙。在借古喻今的同时,陆春祥也用神话元素激活传统与理性的价值,充满智慧的思索和省悟。在他的文字中,常涉及《诗经》《山海经》等作品的文化积淀,如姜嫄误踩脚印后怀孕,生下颇具农业天赋的后稷,还有羿射九日、鲧治洪水等传说,都为文章增添人文的质地。有趣的是,在解构与重置历史素材中,陆春祥的散文依旧延续通透、温和的特点,滋养语言与情感。单看《天留下了敦煌》一文,他用舒缓而宽和的笔触追忆敦煌的过去,从时代的角度评点王道士的行径,有对莫高窟壁画博大精深的赞叹,亦有对经卷流失在外的遗憾。所以,当我们行吟山水,兴许任意一片落叶都会是岁月的赠礼,它携带陈年逸事与趣闻,洞见我们心灵的“风景”。我想,若能将简单的行游变成身心的修养,已俨然契合作者创作的初衷,就如陆春祥在序言《假装逍遥游》中所说:“真正的逍遥,不在于九万里的高空,而在踏实的内心,您在纸上感受《九万里风》,若有微澜从内心起伏,老夫我就心满意足了。”

湖北日报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