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778 回复 0

[读书] 男女之间,有一种缘分不拘泥于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5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内容简介

《查令十字街84号》收录了海莲·汉芙向英国一家位于查令街84号的旧书店买书的过程中,和店员弗兰克之间的通信。该作品内容均为真实信件,内容亲切感人。

1949年10月,海莲·汉芙,一位穷困潦倒的美国女作家,偶然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了英国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刊登的广告,于是尝试着寄出了第一封信件和订书单。书商弗兰克细心地寻来符合要求的古书,并寄给了海莲。就在这样的一来一往中,海莲和弗兰克逐渐成为了朋友、知己。

可命运总是这样兜兜转转,被大西洋隔离开的两人,始终缘悭一面。1968年,弗兰克因病去世。1969年,海莲终于来到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1970年,这本由20年光阴交织而成的《查令十字街84号》出版。

书的译者陈建铭先生说:“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不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信人、收信者双方皆然。”

从1949年到1969年,海莲和弗兰克及书店的员工互通书信81封。信里除了购买书籍之外,还会互赠礼物,互相倾吐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来往的信件搭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于是信不再是信,更像一场不期而遇的惊喜。

书信作为重要的通讯工具,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书信又被称为尺牍、鱼雁、桃符、鲤鱼、鳞鸿、朵云、鸾笺等,有着不少的别名和美称。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里就写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里的鲤鱼便是书信了。

人们通过书信,互通信息,交流情感,诉说相思与挂念。

李白在《久别离》里言: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杜甫在《春望》里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清照在《蝶恋花》里道: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一封封书信将寄信人和收信人连接了起来,经过数日甚至数月时间的发酵,薄薄的信件不由得变得厚重了起来。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可也因为这样的慢,人们在写信时便会更加地慎重其事。会选择在一个心无旁骛的时间,端坐桌前,铺开一张素笺,笔端慢慢划过纸面,所有的情感随着落笔的文字次第铺陈出来,意外的浓厚并深情,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这些都不是网络时代的电子邮件、微信、短信这些能随时删除的即时通讯所能比拟的。

人与人的交流一旦变得太有效率,不再经历翘首以盼、望穿秋水的心情时,某些情意也就难免随之减少。所以非常怀念这种通信的时代,怀念儿时与远方的好友书信的往来,也就不由的羡慕起海莲和弗兰克之间20年的情谊。

有人说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是有爱情的。因为弗兰克会在情人节的时候给海莲寄信,会专门赶在她生日的时候寄去礼物,也会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对海莲写到想念您。而海莲视弗兰克为唯一懂自己的人,会在信里跟弗兰克分享着自己的喜乐,并且终身未嫁。只可惜弗兰克已早有家室。

再三的读过《查令十字街84号》后,我从这本书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友谊、欣赏、欢喜和真诚。都说知己难得,素未蒙面的两人,仅依靠文字交流便成为了知己,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海莲通过写信,不仅和弗兰克成为了好友,而且和他的妻子、书店的员工都成为了朋友,所以这样的缘分又何必拘泥于爱情呢?

我更赞同张立宪先生的说法:“当爱情以另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籍,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念。”

海莲将他们的书信出版成了书,用以纪念这段难忘的时光。于是书籍成为了抵御时间的利器,即使肉体消亡也能遗留于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难得的书缘。


讲书人:余嫚雪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