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378 回复 0

[读书] 《瓦尔登湖》:幸福的人懂得生活在此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 07: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描绘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的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这次重读《瓦尔登湖》,我感到吃惊,因为我审视自己过去这一年的生活,发现它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加深刻、快速地改变了我,但这种影响起初是难以察觉的。

它不像实用类书籍在我脑袋里塞满知识点和方法,可是它深刻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

我领会到《瓦尔登湖》的不朽就在它所传达的生活理念:永远生活在此刻,生活在当下。

梭罗在瓦尔登湖过一种非常简单朴实的生活,他发现每年劳动6个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的生活费用,他就获得大量的闲暇用于阅读、写作、思考、与大自然相处。
图源网络
我开始思考,是什么妨碍了我们“活在当下”,是什么明明破坏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却无法摆脱。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延迟我们的生活。
1
社会鼓励延迟满足,我们是被这样教育长大的:你现在好好读书,长大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样的延迟满足让我们习惯去延迟我们的生活。

一个年轻人每天996,回家筋疲力尽倒头就睡,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会跟自己说,等我买了房就好了。可是买了房还得供房贷,他会跟自己说,等我还完房贷就好了。

一个孩子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买学区房、送名校、报昂贵的学习班,他们跟自己说:等孩子长大就好了。孩子毕业了,他们又开始操心孩子结婚,说等孩子成家就好了。

一个辛劳的中年人,天天交际应酬,忙得团团转,体力和精力全面下降,力不从心,他对自己说,等我退休了就好了。

他们把想过的生活,放到“以后”,有钱以后、尽完责任以后、老了以后……可这个“以后”真的会来吗?

我想起《飞屋环游记》里,两个人从小朋友变成了老头老太太,去天堂瀑布的计划一再延迟,直到老之将至,还没有实现。有些事,年轻的时候你不做,以后就永远不会做了,就算做了,也不是同样的感觉,因为此身此心已非彼身彼心。

图源网络
就算“以后”是可实现的,但这种延迟生活的策略,真的没有问题吗?这本质上是把“当下”当成一种过渡的生活,作为未来理想生活的准备阶段。

因为寄希望于 “以后”,我们把生活过得很马虎。我们赶时间,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尽快达成目标。我们把事情塞满日程,生怕浪费时间,好像闲暇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没有时间看路边的风景,我们没有时间和同伴好好交谈,也顾不上自己是不是开心,因为我们忙着冲向目的地。

可是到了这个目的地,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然后另一场赛跑又开始了。

2
梭罗在火车还是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就注意到这种倾向了。他说,“现在大家都说做事要像火车一样又快又准”,可他却与大家背道而驰。

“很多时候我不愿思考,也不愿劳动,只想好好地享受当前的良辰美景。我热爱生活中的闲暇时光。有时候,在夏天的早晨,依照习惯洗过澡后,我就坐在阳光明媚的门口,从日出静静地坐到中午,茫然不知所思。”

他说,这不是对生命的虚掷,而是让寻常的生命得以延长。
图源网络
以前我觉得做家务是浪费时间、吃饭是浪费时间、带孩子是浪费时间……我没有耐心做任何和目标无关的事。

就像梭罗说的:“人们疲于应付各种自我的烦恼和多余的劳役,根本没有闲暇享受真正完整的生活。”

他还说:“幸福的人,应该永远生活在此刻,好好利用落在我们身上的每件琐事。”

我们如果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失去生活本身,难道不是得不偿失吗?

3
我慢慢地变了,我开始收集每个让我愉快和幸福的小确幸时刻,我时间管理的目的也不再是做尽可能多的事,而是做好工作的同时,如何创造更多闲暇。我不再把闲暇当成敌人,我从闲暇里汲取养分。

我吃饭的时候开始好好品尝,陪孩子的时候不再想别的事。我开始和先生一起散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给对方。我开始享受做家务,每周都留出一个时间来让一切变得干净和秩序井然。我开始购买鲜花,然后把它们养在水瓶里,认真地闻一朵花的香味,每天给它们换水。

我开始热爱每个日子。

我还在为更好的“以后”努力,但是我不会再为它牺牲每个“当下”。

因为幸福的人应该永远生活在此刻,而不是“等……以后”。

作者:李小墨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